近日,四川自貿試驗區青白江片區推行的“跨洲際亞蓉歐大通道國際聯運新機制”,為炭黑等貨物的跨洲際物流帶來顯著變化,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。
以往,從俄羅斯進口炭黑再轉運到越南,至少要中轉兩次,全程超 25 天。如今,經成都通過亞蓉歐通道運輸,全程僅需 15 到 18 天,流程簡化。以四川澤銳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為例,其今年通過該通道發出的一批炭黑貨物,從到港到發車僅用 36 小時,公司總經理助理廖強表示:“要放在過去,光單證審核就得等三天。”

該新機制通過“樞紐 + 樞紐”合作、“樞紐 + 通道”協同、“樞紐 + 服務”優化三大舉措,打造跨洲際物流運輸新體系。在“樞紐 + 樞紐”合作上,聯合邊境口岸打通中老鐵路與中歐班列銜接通道,推出“瀾湄蓉歐快線”,東南亞至歐洲鐵路運輸時間壓縮至 15 天,較海運提速 50%以上;“樞紐 + 通道”協同聚焦效率提升,成昆兩地打通物流信息壁壘,實現信息實時共享,成都國際班列平臺推出一站式訂艙服務,兩地海關創新跨關區應急協調機制,通關時間縮短 60%;“樞紐 + 服務”優化直擊企業痛點,率先推出跨洲際多式聯運“一單制”,依托鐵路貨運 95306 平臺推出定制化金融方案,整合空港與鐵路港資源開通空鐵聯運通道。
商務部發布的第六批自由貿易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中,青白江片區探索的這一新機制作為全省唯一案例成功入選。數據顯示,該模式實施后,企業跨洲際物流成本每 40 尺箱平均節約超 1000 美元,空鐵聯運模式下綜合成本下降 48%,“一單制”服務覆蓋企業超 200 家,平均縮短物流銜接時間 42 小時。隨著區域合作機制進一步優化,未來將有更多企業受益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